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扣“人才强县”战略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政策链、引才链、平台链、莞铜链、服务链、责任链进行有机融合,有效助推全县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用活“政策链”提升人才竞争“软实力”
坚持用好用活政策红利,激发和引进一批创业创新人才。
严格落实《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出台《印江自治县创业人才项目实施方案》,对来印江投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创业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奖励项目经费,切实助推印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申报、认定。在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吸引县内外人才揭榜领衔项目,逐年实现重点人才倍增,吸纳13个团队和3人申请揭榜,分别领衔16个榜单项目,摆脱束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从制度机制层面提升了人才竞争软实力。
优化“引才链”打造县域人才“小高地”
坚持用产业汇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探索建立“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机制,推行“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引才模式,通过招商引才、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灵芝种植及精深加工一体化建设、光伏新能源开发等11个项目,总投资11.2亿元。
借助“人博会”“千名英才·智汇铜仁”“以才引才”“扬帆计划”等工程开展招才引智,先后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等各类人才192人,柔性引进8个专家团队和中国制茶大师、坦洋工夫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雄定期来印江指导红茶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为印江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席科学家,正在大力争取邢丹博士工作站落户印江。
搭建“平台链”夯实人才队伍“硬基础”
坚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强医工程”等重点人才培育工程和“五类人才”培育行动,发挥黄永光博士工作站、省级人才基地、白酒产学研基地、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等人才平台作用,培训“五类人才”2687人、培育1658人。
用好用活专家服务团队和“师带徒”人才培育机制,组织优秀教师和骨干医师下乡支教、支医89次,激励引导187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创业。实施村(社区)干部培养计划,创新乡村育才举措,培育乡村工匠、电商能手、乡土人才等实用型人才278人。印江职校创新探索“双元”育人模式,引进白酒专业高层次人才担任讲师,创建品评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开办白酒酿造“实验班”“黔匠班”,通过“引企入教”和“送教入企”的方式,实现了校长与厂长、专业与产业、课堂与工厂深度对接,打造了“本土化”白酒产业人才队伍。2023年,印江职校酿酒专业“黔匠班”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酿酒技能“二等奖”2人,获得酿酒技能“三等奖”2人,获得白酒品评技能“三等奖”2人。
用好“莞铜链”书写组团帮扶“大文章”
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整合资金、力量、政策各方面资源优势,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具体举措,先后召开科技特派员座谈会、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题会,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推动任务落实。建成印江医卫人才培训实践中心,县人民医院被认定为贵州省第三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不断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先后开展医学背景职工培训、村医轮训、中职护理学生培训等各类培训班52班次3000余人次。受扶学校印江六小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现场会在我县举行。在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印江小组的倾力帮扶下,援建印江六小新建面积2217.62平方米的学生营养餐厅,项目资金达400万元,目前学生营养餐厅已如期开工。成功创立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个、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基地4个,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12项、新品种9个,开展技术培训11期,培训农户870人次。
优化“服务链营造温暖人才“大家庭”
坚持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一起抓,营造重才爱才良好氛围。深化“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印江”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对全县4297家市场主体进行全面包保覆盖,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企业包保服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4500余次,协调解决实际问题12个。在“印江组工”开设“邛江人才”专栏,充分展示全县人才工作亮点和成果,利用各级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宣传“组团式”帮扶工作经验做法和全县专家人才工作风采,累计发布宣传报道59条。其中,国家级媒体7条、省级媒体15条、市级媒体30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安家补助费、县管专家津贴31.57万元。以“人才日”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县委书记、县长致全县广大人才朋友的一封信、专家人才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等12项“人才日”专属活动,不断提升专家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责任链”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研究部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人才激励等工作。
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暨2023年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会,层层压实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效落实。人才工作成员单位“一把手”作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述职,并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高质量考核和巡察重要内容,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全县人才生态持续向好。(梵净云天)
标签: